- 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,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,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,立足长远,保持耐心,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;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,因为认知影响选择,而选择改变命运,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
- 焦虑的原因就两条:想同时做很多事,又想立即看到效果
- 人生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
- 那些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题目,不用理它;一眼看过去就头痛、不知道在说什么的题目,也不用理它;只有那种大致能看出点思路,但又要动点脑筋的题目,一定要多做。这个就是中间地带,是你能够进步最快的地方。
- 小事听从你的脑,大事听从你的心
- 得道前,砍柴时惦记着挑水,挑水时惦记着做饭;得道后,砍柴即砍柴,担水即担水,做饭即做饭。
- 所谓天才,其本质是“正确的方法”加上“大量的练习”。
- 最佳的学习区域在拉伸区内、舒适区边缘,在这个区域,我们既有成就,又有挑战。实际上,它就是难易匹配的意思:既不要太难,也不要太容易,难易适中的地带才是学习的心流通道。
- 因为就减肥而言,有氧运动前 20 分钟消耗的主要是身体里的糖,30 分钟之后消耗脂肪的比例才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。所以我们只需每次到舒适区的边缘坚持一下,然后回到舒适区停留一下,调整好了再到舒适区边缘……如此反复。在接下来的 10~15 分钟,如果体力允许,就尽量快跑,或者强度至少比前 30 分钟再大一点,以便消耗更多的脂肪,因为此时身体已经适应了一定的强度,可以离舒适区边缘再远一些。
-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,那就应该花大量的时间探寻孩子的拉伸区,指导他们在舒适区的边缘努力,而不是看到孩子考不好就一味冲着他们发脾气,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,对标优等生,给孩子加学习量、加难度,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。
- 一是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家庭作业;二是有问题只找主观原因。
- “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家庭作业”就是让孩子保持合适的学习节奏。因为大多数孩子在写家庭作业的时候都会因缺少限制而漫不经心,一会上厕所,一会喝水,遇到不会的就原地发呆或马上求助,这种状态看起来像一直在学习,实际上是在舒适区内磨洋工,不仅效率低,还特别容易出错。而要求像考试一样,他们就必须逼迫自己集中精力,在最短时间内做最多的题,并且还要做正确,于是他们不自觉的把自己推到了舒适区的边缘。在这种状态下,孩子必然会极度专注,学习效率和成绩自然会提升。
- 理想的状态是持续获取与自己当前能力相匹配的财富或自由。这一点,做父母的应该有所启示:我们要关注孩子当前对自由、财富的掌握程度,在适当的时候当放权或鼓励,这样的父母才是真正明智的。这些溺爱孩子的父母,往往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很大的决策权,让他们自己决定吃什么、玩什么、做什么,但孩子根本没有相应的掌控能力,最后变成了自以为是、自私自利的人,造成这些后果的原因正是我们缺少对匹配这个概念的认知。
- 学习不只是一味地努力,成长也不只需要“打鸡血”、拼意志力。只要站在舒适区边缘,一点一点往外走,同时和时间做朋友,你肯定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蜕变。
- 正确的行动往往是反天性的,让你觉得舒服和容易的事往往得不到好结果,而一开始你认为难受和困难的事才能让你真正产生收获。
- 深度之下的广度才是有效的。
- 我们可以把浅学习作为了解新信息的入口,但不能把成长的需求全部寄托于此,更合理的状态是:专注于深度学习,同时对浅学习保持开放。
- 考试得了高分,不叫有知识;茶余饭后能高谈阔论,这也不叫有知识。这些场合下,知识虽然有用,但是这些知识都不太牵扯到具体的得失,所以只是智力游戏。只有当局势不明朗、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,而错误的判断又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时,你要是能因为有知识而敢于拿一个主意,这才算真有知识。请注意,这不是在说,实用的知识才是知识,而是在说,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,它才是你的知识。
- 根据能力圈法则可知,人的能力是无法跳跃发展的,只能在现有基础上一点一点向外扩展,而扩展的最佳区域就在舒适区边缘。
- 是否有及时、持续的正向反馈,正是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。
- 刘传的学琴理念,即跳过原理,直接实操的方式仅适用于学习的初级阶段。也就是说,采用这一方式,你快速达到 60 分的水平是可以的,但到了中级或高级阶段,仍然需要系统学习原理,否则走不远。
- “刻意练习四要素”:定义明确的目标、极度的专注、有效的反馈、在拉伸区练习。
- 注意力的增强回路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最初的选择,这也是老生常谈的道理:要事第一!
- 在初始阶段,强迫自己先做重要的事情,一旦进入正向的增强回路,你便能拥有强大的行动力 —— 这正是增强自制力、提升行动力的秘密。这个秘密适用于所有人。
- 我此前一直强调“想清楚”的重要性,但当我们绞尽脑汁去想却仍然想不清楚的时候,就要依据前人的假设先行动起来,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更接近目标的本质,才能想得更清楚。
- 很多人总是希望先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再行动,事实上,如果不行动,我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,毕竟依靠低维度的认知和经历,我们很难看清自己想要什么。只有先依据前人的假设走到更高的层次,人生目标才可能慢慢浮现。
- 思考很重要,但光想不做,贻害无穷。
- 好的交流都是客观的、不带主观猜测的交流,这样才会让双方都摆脱“战斗模式”。
- 怕什么真理无穷,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。
- 成长啊,有时候要看长远,让自己明白意义,心生动力;有时候要看得近些,让自己不惧困难,欢快前行。
- 成功人士一旦发现别人的好习惯,就会立刻将这个习惯变成自己的。
留言